7月1日上午,中央、国家主席、主席、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,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、海洋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等问题。
深视新闻记者注意到,本次会议强调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,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。”
不仅要发展海洋经济,还要借助海洋经济推动自身发展,海洋经济对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对城市亦是如此。
近日,广东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在广州举行,透露了不少关键信息,对深圳也有多项部署。作为党中央、国务院部署的“全球海洋中心城市”,深圳肩负着重要使命。
2014年起,“海洋经济”“蓝色经济”等词语就频繁出现在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中。海洋中不仅有大量的生物资源,还有矿物资源,海水化学资源等。在地理政治学动荡的当下,探索海洋资源有助于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。
但人类对海洋的开发程度非常有限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科学家肉眼观测过的深海海底面积不足整体的0.001%。技术水平有限是限制人类探索海洋资源的一大原因。
今年,“深海科技”首次现身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,与“商业航天”“低空经济”等近年来的新兴领域一起,被列在“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”中。
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,“推动海洋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,要更看重创新驱动,更看重高效协同,更看重产业更新,更看重人海和谐,更看重合作共赢。”
“要更看重创新驱动”被列为推动海洋经济高水平发展5个“要更看重”中的首位,与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相呼应。
2024年,深圳海洋生产总值5409亿元、占GDP比重14.7%、增长5.8%,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广阔。
作为“创新之城”,深圳在不断结合自己优势推动海洋经济发展。比如,充分的发挥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,建成了“5G+卫星”空天地一体海洋网络体系;积极布局海洋新兴和未来产业,目前已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船舶维修改造基地;深圳先进院研发出新型海洋浮游生物原位成像系统,展现深圳海洋科学技术创新力。
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,要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,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,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。
当前,深圳涉海创新平台载体增至86个,其中国家级5个、省级27个,已集聚涉海经营主体11万家。“十五五”期间,深圳将围绕海洋高端装备、海洋电子信息、深海科技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,培育壮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。
深圳力争在“十五五”末,海洋工业增加值达到2150亿元,年均增长12%以上,海洋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360亿元,年均增长10%以上。
本次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也强调,要推动海洋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,要在海洋“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”,“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”,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。
近年来,深圳也在这样一些方面不断努力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深圳坐拥114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、260.5公里海岸线。每年吸引大批游客观光旅游,海洋带动产生旅游收益的同时,也有助于人才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和技术流向深圳汇聚。
据悉,深圳将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各涉海研究所、中国海洋大学、广东海洋大学、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、招商局、中海油等全国全省涉海高校科研机构和大规模的公司合作。
以产业需求为牵引,快速推进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、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、南方科技大学、深圳大学等驻深高校海洋类学科专业建设,积极筹建深圳海洋大学。
此外,海洋大学、深海科考中心、海洋博物馆“三海”项目一体建设快速推进。2024年建成的“国际红树林中心”也正持续开展红树林ECO研究、监测评估和援外培训。
去年年底,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调研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时提到,要“干字当头、真抓实干”,“以更大力度、更实举措打造海洋经济优势产业,全力推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实现大飞跃大提升。”
相信,深圳未来还将以实践不断“擦”亮解锁中国海洋“蓝色资源”需要的钥匙。
扫描关注半岛综合官网入口